扩展系统功能——装饰模式(一)

    12.1 图形界面构件库的设计

    Sunny软件公司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一套图形界面构件库VisualComponent,该构件库提供了大量基本构件,如窗体、文本框、列表框等,由于在使用该构件库时,用户经常要求定制一些特效显示效果,如带滚动条的窗体、带黑色边框的文本框、既带滚动条又带黑色边框的列表框等等,因此经常需要对该构件库进行扩展以增强其功能,如图12-1所示:

    图12-1 带滚动条的窗体示意图

    Sunny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针对上述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继承复用的初始设计方案,其基本结构如图12-2所示:

    扩展系统功能——装饰模式(一) - 图2

    图12-2 图形界面构件库初始设计方案

    图12-2中,在抽象类Component中声明了抽象方法display(),其子类Window、TextBox等实现了display()方法,可以显示最简单的控件,再通过它们的子类来对功能进行扩展,例如,在Window的子类ScrollBarWindow、BlackBorderWindow中对Window中的display()方法进行扩展,分别实现带滚动条和带黑色边框的窗体。仔细分析该设计方案,我们不难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代码重复。从图12-2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只是窗体需要设置滚动条,文本框、列表框等都需要设置滚动条,因此在ScrollBarWindow、ScrollBarTextBox和ScrollBarListBox等类中都包含用于增加滚动条的方法setScrollBar(),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基本相同,代码重复,不利于对系统进行修改和维护。

    (3) 系统庞大,类的数目非常多。如果增加新的控件或者新的扩展功能系统都需要增加大量的具体类,这将导致系统变得非常庞大。在图12-2中,3种基本控件和2种扩展方式需要定义9个具体类;如果再增加一个基本控件还需要增加3个具体类;增加一种扩展方式则需要增加更多的类,如果存在3种扩展方式,对于每一个控件而言,需要增加7个具体类,因为这3种扩展方式存在7种组合关系(大家自己分析为什么需要7个类?)。

    总之,图12-2不是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怎么办?如何让系统中的类可以进行扩展但是又不会导致类数目的急剧增加?不用着急,让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这个设计方案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复用机制的不合理,图12-2采用了继承复用,例如在ScrollBarWindow中需要复用Window类中定义的display()方法,同时又增加新的方法setScrollBar(),ScrollBarTextBox和ScrollBarListBox都必须做类似的处理,在复用父类的方法后再增加新的方法来扩展功能。根据“合成复用原则”,在实现功能复用时,我们要多用关联,少用继承,因此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将setScrollBar()方法抽取出来,封装在一个独立的类中,在这个类中定义一个Component类型的对象,通过调用Component的display()方法来显示最基本的构件,同时再通过setScrollBar()方法对基本构件的功能进行增强。由于Window、ListBox和TextBox都是Component的子类,根据“里氏代换原则”,程序在运行时,我们只要向这个独立的类中注入具体的Component子类的对象即可实现功能的扩展。这个独立的类一般称为装饰器(Decorator)或装饰类,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对原有对象进行装饰,通过装饰来扩展原有对象的功能。

    装饰类的引入将大大简化本系统的设计,它也是装饰模式的核心,下面让我们正式进入装饰模式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