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模块开发
Linux内核模块 便是这样的插件。作为 Linux 内核的扩展手段,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和卸载。那么,一个内核模块是怎么编写的呢?与普通程序编写有什么区别呢?
程序开发经常以 程序入门,因为这是最简单的。本文也通过一个最简单的内核模块,演示如何一步步编写一个内核模块。
内核模块与普通程序不同,没有执行流。可以这样理解,内核模块实现一些函数,作为回调函数注册到内核中。在内核加载/卸载时,或者其他应用程序调用系统调用时,注册的回调函数才得到调用。
有两个最基本的回调函数 init 和 exit ,分别由 module_init 和 module_exit 登记,分别在模块加载和卸载的时候执行。下面实现的 hello world
内核模块,将只实现这两个最基本的函数。
内核模块支持 参数 ,用户借此控制内核模块的行为。参数有默认值,可以在加载时指定,也可以在通过 proc 伪文件系统等手段动态修改。
此外,内核模块还需要带一些描述信息,包括 许可证 、 作者 、 描述 以及 版本 等等。描述信息由 MODULE
系列宏指定, _modinfo 等命令可以展示这些信息。
编码
hello 模块只实现 init 和 exit 函数,分别在加载和卸载时往内核日志输出一条记录。同时,也演示了参数的使用方式——通过参数控制日志输出内容。
内核模块代码已经写好了,怎样知道写得对不对呢?编译运行一下不就知道了?可问题是如何编译呢?跟普通程序一样吗?用 gcc 来编译?
没错,内核模块用 gcc 来编译,但不会直接运行 gcc 。我们需要先准备一个 Makefile ,内容如下:
obj-m+=hello.o
make -C /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M=$(PWD) modules
make -C /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M=$(PWD) modules
好了之后,我们再命令行下运行 make 即可:
看到 hello.ko 文件生成,意味着编译大功告成了!该文件就是二进制内核模块目标文件,其他文件的作用不再深入讨论。
顺便提一句, Makefile 中分成 all 和 clean 两节。其中 all 用来编译, clean 用来清理编译环境:
$ make clean
make -C /lib/modules/3.16.0-4-amd64/build/ M=/home/fasion/hello clean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usr/src/linux-headers-3.16.0-4-amd64'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usr/src/linux-headers-3.16.0-4-amd64'
CLEAN /home/fasion/hello/Module.symvers
$ ls
hello.c Makefile
运行
内核模块编译完成后,要怎么使用呢?跟普通程序直接运行不同,内核模块需要加载到内核里面发挥作用。使用 insmod 命令加载内核模块:
内核模块加载后,用 命令看到,内核模块初始化时输出的一条内核日志。
加载内核模块时怎么指定参数的值呢?下面演示移除内核模块,并以 fasion 为 name 参数值重新挂载:
$ sudo rmmod hello
$ sudo insmod hello.ko name=fasion
操作完成后,用 dmesg 可以看到以下内核日志:
第二次挂载时, name 参数的值不是默认值 world
,而是 fasion
了。
跟内核模块相关还有 、 rmmod 、 、 modinfo 、 等命令,用法请参考man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