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启动,扳开关,装卡片/纸带等比较辛苦的工作都是计算机操作员(Operator)或者用户自己完成。操作员/用户带着记录有程序和数据的卡片(punch card)或打孔纸带去操作机器。装好卡片/纸带后,启动卡片/纸带阅读器,让计算机把程序和数据读入计算机机的内存中后,计算机就开始工作,并把结果也输出到卡片/纸带或显示屏上,最后程序停止。

由于人的操作效率太低,计算机的机时宝贵,所以就引入监控程序(Monitor)辅助完成输入,输出,加载,运行程序等工作,这是现代操作系统的起源。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每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CPU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人的缓慢操作。

恐龙时代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只能管理内存中的一个(道)作业,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资源,致使系统整体性能较差。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能管理内存中的多个(道)作业,可比较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资源,提升系统整体性能。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人机交互性差,这对修改和调试程序很不方便。

20世纪60年代末,提高人机交互方式的分时操作系统越来越展露头角。分时是指多个用户和多个程序以很小的时间间隔来共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上的CPU和其他硬件/软件资源。1964年由贝尔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所共同参与研发目标远大的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操作系统,MULTICS是一套安装在大型主机上多人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MULTICS以兼容分时系统(CTSS)做基础,建置在美国通用电力公司的大型机GE-645,目标是连接1000部终端机,支持300的用户同时上线。因MULTICS项目的工作进度过于缓慢,1969年AT&T的 Bell 实验室从MULTICS 研发中撤出。但贝尔实验室的两位软件工程师 Thompson 与 Ritchie借鉴了一些重要的Multics理念,以C语言为基础,发展出UNIX操作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的早期版本是完全免费的,可以轻易获得并随意修改,所以它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后来,它成为开发小型机操作系统的起点。由于早期的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的分时操作系统的典范。

哺乳动物时代

21世纪以来,Internt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在服务器领域和个人终端的应用与需求大增。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是21世纪个人终端操作系统的代表,Linux在巨型机到数据中心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以Android系统为例,Android一词英文本义指“机器人”,它是由Google公司于2007年11月推出的基于Linux Kernel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在移动终端中占有最大的份额。Android操作系统是一个包括Linux操作系统内核、基于Java的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关键应用软件的移动设备软件栈集合。这里介绍一下广泛用在服务器领域和个人终端中的操作系统内核—Linux操作系统内核。1991年8 月,芬兰学生 Linus Torvalds(林纳斯·托瓦兹)在 comp.os.minix 新闻组贴上了以下这段话:

而他所说的"爱好″就变成我们今天知道的 Linux操作系统内核。 Linus通过Internet首次发表 Linux kernel的源代码,并且选用GPL版权协议来发行。GPL版权协议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发布 Linux 的源代码,在Internet的日渐盛行以及 Linux 开放自由的GPL版权之下,吸引了无数计算机Hacker和公司投入开发、改善 Linux kernel,使得 Linux kernel的功能日见强大。

神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