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ize

    为什么要有优化过程,因为我们知道 Vue 是数据驱动,是响应式的,但是我们的模板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响应式的,也有很多数据是首次渲染后就永远不会变化的,那么这部分数据生成的 DOM 也不会变化,我们可以在 patch 的过程跳过对他们的比对。

    来看一下 optimize 方法的定义,在 src/compiler/optimizer.js 中:

    我们在编译阶段可以把一些 AST 节点优化成静态节点,所以整个 optimize 的过程实际上就干 2 件事情,markStatic(root) 标记静态节点 ,markStaticRoots(root, false) 标记静态根。

    isStatic 是对一个 AST 元素节点是否是静态的判断,如果是表达式,就是非静态;如果是纯文本,就是静态;对于一个普通元素,如果有 pre 属性,那么它使用了 v-pre 指令,是静态,否则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没有使用 v-ifv-for,没有使用其它指令(不包括 v-once),非内置组件,是平台保留的标签,非带有 的 template 标签的直接子节点,节点的所有属性的 key 都满足静态 key;这些都满足则这个 AST 节点是一个静态节点。

    如果这个节点是一个普通元素,则遍历它的所有 children,递归执行 markStatic。因为所有的 elseifelse 节点都不在 children 中, 如果节点的 ifConditions 不为空,则遍历 ifConditions 拿到所有条件中的 block,也就是它们对应的 AST 节点,递归执行 markStatic。在这些递归过程中,一旦子节点有不是 static 的情况,则它的父节点的 static 均变成 false。

    markStaticRoots 第二个参数是 isInFor,对于已经是 的节点或者是 v-once 指令的节点,node.staticInFor = isInFor。接着就是对于 staticRoot 的判断逻辑,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有资格成为 staticRoot 的节点,除了本身是一个静态节点外,必须满足拥有 children,并且 children 不能只是一个文本节点,不然的话把它标记成静态根节点的收益就很小了。

    回归我们之前的例子,经过 optimize 后,AST 树变成了如下:

    我们发现每一个 AST 元素节点都多了 staic 属性,并且 type 为 1 的普通元素 AST 节点多了 staticRoot 属性。

    那么至此我们分析完了 optimize 的过程,就是深度遍历这个 AST 树,去检测它的每一颗子树是不是静态节点,如果是静态节点则它们生成 DOM 永远不需要改变,这对运行时对模板的更新起到极大的优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