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


还有一种类,它被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所以称为内部类(Nested Class)。Java的内部类分为好几种,通常情况用得不多,但也需要了解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如果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这个类就是Inner Class:

上述定义的是一个普通类,而Inner是一个Inner Class,它与普通类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Inner Class的实例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一个Outer Class的实例。示例代码如下:

观察上述代码,要实例化一个Inner,我们必须首先创建一个Outer的实例,然后,调用Outer实例的new来创建Inner实例:

这是因为Inner Class除了有一个this指向它自己,还隐含地持有一个Outer Class实例,可以用Outer.this访问这个实例。所以,实例化一个Inner Class不能脱离Outer实例。

Inner Class和普通Class相比,除了能引用Outer实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特权”,就是可以修改Outer Class的private字段,因为Inner Class的作用域在Outer Class内部,所以能访问Outer Class的private字段和方法。

还有一种定义Inner Class的方法,它不需要在Outer Class中明确地定义这个Class,而是在方法内部,通过匿名类(Anonymous Class)来定义。示例代码如下:

内部类 - 图2

观察asyncHello()方法,我们在方法内部实例化了一个。Runnable本身是接口,接口是不能实例化的,所以这里实际上是定义了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匿名类,并且通过new实例化该匿名类,然后转型为Runnable。在定义匿名类的时候就必须实例化它,定义匿名类的写法如下:

匿名类和Inner Class一样,可以访问Outer Class的private字段和方法。之所以我们要定义匿名类,是因为在这里我们通常不关心类名,比直接定义Inner Class可以少写很多代码。

观察Java编译器编译后的.class文件可以发现,Outer类被编译为Outer.class,而匿名类被编译为Outer$1.class。如果有多个匿名类,Java编译器会将每个匿名类依次命名为Outer$1Outer$2Outer$3……

除了接口外,匿名类也完全可以继承自普通类。观察以下代码:

最后一种内部类和Inner Class类似,但是使用static修饰,称为静态内部类(Static Nested Class):

内部类 - 图4

static修饰的内部类和Inner Class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依附于Outer的实例,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类,因此无法引用Outer.this,但它可以访问Outerprivate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如果把StaticNested移到Outer之外,就失去了访问private的权限。

Java的内部类可分为Inner Class、Anonymous Class和Static Nested Class三种:

  • Static Nested Class是独立类,但拥有Outer Class的private访问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