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简洁易读,容易组织规模较大的代码,而汇编效率高,而且写一些特殊指令必须用汇编,为了把这两方面的好处都占全了,gcc提供了一种扩展语法可以在C代码中使用内联汇编(Inline Assembly)。最简单的格式是__asm__("assembly code");,例如__asm__("nop");nop 这条指令什么都不做,只是让CPU空转一个指令执行周期。如果需要执行多条汇编指令,则应该用\n\t将各条指令分隔开,例如:

    通常 C 代码中的内联汇编需要和C的变量建立关联,需要用到完整的内联汇编格式:

    例 19.6. 内联汇编

    这个程序将变量a的值赋给b"r"(a)指示编译器分配一个寄存器保存变量a的值,作为汇编指令的输入,也就是指令中的%1(按照约束条件的顺序,b对应,a对应1%),至于%1究竟代表哪个寄存器则由编译器自己决定。汇编指令首先把%1所代表的寄存器的值传给eax(为了和%1这种占位符区分,eax前面要求加两个%号),然后把eax的值再传给%0所代表的寄存器。"=r"(b)就表示把%0所代表的寄存器的值输出给变量b。在执行这两条指令的过程中,寄存器的值被改变了,所以把"%eax"写在第四部分,告诉编译器在执行这条__asm__语句时eax要被改写,所以在此期间不要用eax保存其它值。

    可见%0%1都代表edx寄存器,首先把变量a(位于ebp-8的位置)的值传给edx然后执行内联汇编的两条指令,然后把edx的值传给b(位于ebp-12的位置)。

    关于内联汇编就介绍这么多,本书不做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