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 对象

    注意,本章只是 Promise 对象的简单介绍。为了避免与后续教程的重复,更完整的介绍请看的《Promise 对象》一章。

    首先,Promise 是一个对象,也是一个构造函数。

    上面代码中,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回调函数f1作为参数,f1里面是异步操作的代码。然后,返回的p1就是一个 Promise 实例。

    Promise 的设计思想是,所有异步任务都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Promise 实例有一个then方法,用来指定下一步的回调函数。

    1. var p1 = new Promise(f1);
    2. p1.then(f2);

    上面代码中,f1的异步操作执行完成,就会执行f2

    传统的写法可能需要把f2作为回调函数传入f1,比如写成f1(f2),异步操作完成后,在f1内部调用f2。Promise 使得f1f2变成了链式写法。不仅改善了可读性,而且对于多层嵌套的回调函数尤其方便。

    1. // 传统写法
    2. step1(function (value1) {
    3. step2(value1, function(value2) {
    4. step3(value2, function(value3) {
    5. step4(value3, function(value4) {
    6. // ...
    7. });
    8. });
    9. });
    10. });
    11. // Promise 的写法
    12. (new Promise(step1))
    13. .then(step2)
    14. .then(step3)
    15. .then(step4);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到,采用 Promises 以后,程序流程变得非常清楚,十分易读。注意,为了便于理解,上面代码的Promise实例的生成格式,做了简化,真正的语法请参照下文。

    总的来说,传统的回调函数写法使得代码混成一团,变得横向发展而不是向下发展。Promise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异步流程可以写成同步流程。

    Promise 原本只是社区提出的一个构想,一些函数库率先实现了这个功能。ECMAScript 6 将其写入语言标准,目前 JavaScript 原生支持 Promise 对象。

    Promise 对象的状态

    Promise 对象通过自身的状态,来控制异步操作。Promise 实例具有三种状态。

    • 异步操作未完成(pending)
    • 异步操作成功(fulfilled)
    • 异步操作失败(rejected)

    上面三种状态里面,fulfilledrejected合在一起称为resolved(已定型)。

    这三种的状态的变化途径只有两种。

    • 从“未完成”到“成功”
    • 从“未完成”到“失败”

    一旦状态发生变化,就凝固了,不会再有新的状态变化。这也是 Promise 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的英语意思是“承诺”,一旦承诺成效,就不得再改变了。这也意味着,Promise 实例的状态变化只可能发生一次。

    • 异步操作成功,Promise 实例传回一个值(value),状态变为fulfilled
    • 异步操作失败,Promise 实例抛出一个错误(error),状态变为rejected

    Promise 构造函数

    JavaScript 提供原生的Promise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Promise 实例。

    1.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2.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3. resolve(value);
    4. } else { /* 异步操作失败 */
    5. reject(new Error());
    6. }
    7. });

    上面代码中,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它们是两个函数,由 JavaScript 引擎提供,不用自己实现。

    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实例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成功”(即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reject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实例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失败”(即从pending变为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下面是一个例子。

    1.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2. setTimeout(resolve, ms, 'done');
    3. });
    4. }
    5. timeout(100)

    上面代码中,timeout(100)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100毫秒以后,该实例的状态会变为fulfilled

    Promise 实例的then方法,用来添加回调函数。

    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第一个是异步操作成功时(变为fulfilled状态)的回调函数,第二个是异步操作失败(变为rejected)时的回调函数(该参数可以省略)。一旦状态改变,就调用相应的回调函数。

    上面代码中,p1p2都是Promise 实例,它们的then方法绑定两个回调函数:成功时的回调函数console.log,失败时的回调函数console.error(可以省略)。p1的状态变为成功,p2的状态变为失败,对应的回调函数会收到异步操作传回的值,然后在控制台输出。

    then方法可以链式使用。

    1. p1
    2. .then(step1)
    3. .then(step2)
    4. .then(step3)
    5. .then(
    6. console.log,
    7. console.error
    8. );

    上面代码中,p1后面有四个then,意味依次有四个回调函数。只要前一步的状态变为fulfilled,就会依次执行紧跟在后面的回调函数。

    最后一个then方法,回调函数是console.logconsole.error,用法上有一点重要的区别。console.log只显示step3的返回值,而console.error可以显示p1step1step2step3之中任意一个发生的错误。举例来说,如果step1的状态变为rejected,那么step2step3都不会执行了(因为它们是resolved的回调函数)。Promise 开始寻找,接下来第一个为rejected的回调函数,在上面代码中是console.error。这就是说,Promise 对象的报错具有传递性。

    then() 用法辨析

    Promise 的用法,简单说就是一句话:使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函数。但是,不同的写法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请看下面四种写法,它们的差别在哪里?

    1. // 写法一
    2. f1().then(function () {
    3. return f2();
    4. });
    5. // 写法二
    6. f1().then(function () {
    7. f2();
    8. });
    9. // 写法三
    10. f1().then(f2());
    11. f1().then(f2);

    为了便于讲解,下面这四种写法都再用then方法接一个回调函数f3。写法一的f3回调函数的参数,是f2函数的运行结果。

    1. f1().then(function () {
    2. return f2();
    3. }).then(f3);
    1. f1().then(function () {
    2. f2();
    3. return;
    4. }).then(f3);

    写法三的f3回调函数的参数,是f2函数返回的函数的运行结果。

    写法四与写法一只有一个差别,那就是f2会接收到f1()返回的结果。

    1. f1().then(f2)
    2. .then(f3);

    实例:图片加载

    下面是使用 Promise 完成图片的加载。

    1. var preloadImage = function (path) {
    2.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3. var image = new Image();
    4. image.onload = resolve;
    5. image.onerror = reject;
    6. image.src = path;
    7. });
    8. };

    上面代码中,image是一个图片对象的实例。它有两个事件监听属性,onload属性在图片加载成功后调用,onerror属性在加载失败调用。

    上面的preloadImage()函数用法如下。

    1. preloadImage('https://example.com/my.jpg')
    2. .then(function (e) { document.body.append(e.target) })
    3.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加载成功') })

    上面代码中,图片加载成功以后,onload属性会返回一个事件对象,因此第一个then()方法的回调函数,会接收到这个事件对象。该对象的target属性就是图片加载后生成的 DOM 节点。

    Promise 的优点在于,让回调函数变成了规范的链式写法,程序流程可以看得很清楚。它有一整套接口,可以实现许多强大的功能,比如同时执行多个异步操作,等到它们的状态都改变以后,再执行一个回调函数;再比如,为多个回调函数中抛出的错误,统一指定处理方法等等。

    而且,Promise 还有一个传统写法没有的好处:它的状态一旦改变,无论何时查询,都能得到这个状态。这意味着,无论何时为 Promise 实例添加回调函数,该函数都能正确执行。所以,你不用担心是否错过了某个事件或信号。如果是传统写法,通过监听事件来执行回调函数,一旦错过了事件,再添加回调函数是不会执行的。

    Promise 的缺点是,编写的难度比传统写法高,而且阅读代码也不是一眼可以看懂。你只会看到一堆then,必须自己在then的回调函数里面理清逻辑。

    微任务

    Promise 的回调函数属于异步任务,会在同步任务之后执行。

    1.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2. resolve(1);
    3. }).then(console.log);
    4. console.log(2);
    5. // 2
    6. // 1

    上面代码会先输出2,再输出1。因为console.log(2)是同步任务,而then的回调函数属于异步任务,一定晚于同步任务执行。

    但是,Promise 的回调函数不是正常的异步任务,而是微任务(microtask)。它们的区别在于,正常任务追加到下一轮事件循环,微任务追加到本轮事件循环。这意味着,微任务的执行时间一定早于正常任务。

    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是321。这说明then的回调函数的执行时间,早于setTimeout(fn, 0)。因为then是本轮事件循环执行,setTimeout(fn, 0)在下一轮事件循环开始时执行。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