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可自定义属性的装饰器

引入一个访问函数,使用 来修改内部变量。然后这个访问函数被作为一个属性赋值给包装函数。

下面是交互环境下的使用例子:

  1. >>> import logging
  2. >>>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DEBUG)
  3. >>> add(2, 3)
  4. DEBUG:__main__:add
  5. 5
  6. >>> add.set_message('Add called')
  7. >>> add(2, 3)
  8. DEBUG:__main__:Add called
  9. 5
  10. >>> # Change the log level
  11. >>> add.set_level(logging.WARNING)
  12. >>> add(2, 3)
  13. WARNING:__main__:Add called
  14. 5
  15. >>>

这一小节的关键点在于访问函数(如 set_message() 和 ),它们被作为属性赋给包装器。每个访问函数允许使用 nonlocal 来修改函数内部的变量。

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方是访问函数会在多层装饰器间传播(如果你的装饰器都使用了 注解)。例如,假设你引入另外一个装饰器,比如9.2小节中的 ,像下面这样:

  1. DEBUG:__main__:countdown
  2. countdown 0.8198461532592773
  3. >>> countdown.set_level(logging.WARNING)
  4. >>> countdown.set_message("Counting down to zero")
  5. >>> countdown(10000000)
  6. WARNING:__main__:Counting down to zero
  7. countdown 0.8225970268249512
  8. >>>

你还会发现即使装饰器像下面这样以相反的方向排放,效果也是一样的:

还能通过使用lambda表达式代码来让访问函数的返回不同的设定值:

  1. @attach_wrapper(wrapper)
    def get_level():
    return level

  2. Alternative

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对于访问函数的首次使用。例如,你可能会考虑另外一个方法直接访问函数的属性,如下:

这个方法也可能正常工作,但前提是它必须是最外层的装饰器才行。如果它的上面还有另外的装饰器(比如上面提到的 例子),那么它会隐藏底层属性,使得修改它们没有任何作用。而通过使用访问函数就能避免这样的局限性。

最后提一点,这一小节的方案也可以作为9.9小节中装饰器类的另一种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