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ySQL数据库中,我们利用show table status命令可以得到表的状态信息,其中一列信息为create_time,表示表的创建时间。对于不同的存储引擎(如InnoDB/MyISAM/MEMORY)我们都能得到create_time的数值。我们知道不同的存储引擎表的文件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实现表的创建时间create_time的机制也是不同的。下面着重探讨InnoDB和MyISAM在create_time上的区别。
实验
我们先做一些实验来看看create_time的特点。在InnoDB引擎下创建一个表:
在MyISAM引擎下也创建结构相同的一个表,如何可以更新create_time呢?我们在表上做以下3种操作,观察create_time的变化。
1. 对表进行增删改查操作,InnoDB、MyISAM的create_time不变。
3. 对表进行truncate table tb,InnoDB的create_time不变、MyISAM的create_time更新到当前时间。
通过这些操作我们发现虽然2种引擎的内部实现不同,但前2种操作的现象是一样的。对表进行增删改查并不重建表,因此create_time没有更新。而alter table会更新create_time的原因是新建了一个原表的副本,在副本上实现alter table的功能(增加新列等等),最后删除原表,用副本替代原表。因此alter table下create_time是原表副本的创建时间。
第3种操作,两者的现象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代码实现上分析原因。
show table status的create_time的实现
1.InnoDB 在InnoDB下执行show table status获得create_time来自于代码:
...
if (os_file_get_status(path,&stat_info)) {
stats.create_time = (ulong) stat_info.ctime;
}
...
stats.create_time最终来自于以下代码的statinfo变量:
...
ret = stat(path, &statinfo);
...
通过对源码的分析,我们知道在InnoDB引擎,create_time来源于.frm文件的创建日期。在truncate table之后,InnoDB并没有重建.frm文件,因此show table status的create_time不变。
MyISAM下 在MyISAM下执行show table status获得create_time来自于代码:
对应的misam_info.create_time来源于:
./storage/myisam/mi_open.c:
...
即MyISAM通过读.MYI文件来获得state信息(包含了create_time),也就是说MyISAM下show table status的create_time最终来源于MYI文件中的state信息。
在MyISAM下,创建表(create table..)的create_time来源于以下代码:
./storage/myisam/mi_create.c:
...
DBUG_PRINT("info", ("write state info and base info"));
if (mi_state_info_write(file, &share.state, 2) ||
mi_base_info_write(file, &share.base))
...
执行truncate table也会经过以上2处的代码,更新.MYI文件的state区间的信息,然后show table status时读入.MYI文件最新的state信息(包含了create_time),因此create_time会被更新。